个人简介:
杨玉和(鸟网网名:愚石),现居北京,鸟网资深摄影师。 2011年3月,《雪乡》获北京日报佳能摄影沙龙第一季度季赛优秀作品奖;
2012年8月,《灰蓝山雀》等3幅作品刊登《中国鸟类图鉴》专著上;
2015年1月,《朱鹮》在“<金色花海·魅力汉中>全国摄影大展”中获优秀作品奖;
2016年10月末,本人首次发现并拍摄的中贼鸥作品刊登在《中国观鸟会》北京鸟种新纪录上;
2016年12月,《苇莺育杜鹃(组图)》在“2016国际鸟类摄影大赛”中获图片故事组银奖;
2017年5月,《横斑腹小鸮》、《黑黄阔嘴鸟》2幅作品被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·中国生态摄影图片库”收藏;
2017年10月,《横斑腹小鸮》作品入围“2017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”; 另有多幅鸟类摄影作品刊登在《中国观鸟会会刊》、《森林与人类》杂志上。
编者语:
凡庸的人间永远停不下英雄梦。 当繁重的日常将众人包裹,超脱的希望就需要寄托到某个才干卓越的人身上,等待身披金甲圣衣的他在合适的时间横空出世。然“煮酒论英雄”的时代早已随着历史远去,难道众生平等的代价是英雄主义的落寞吗?或许不尽然。 正如罗曼•罗兰所言:“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”。真的英雄不必鲜衣怒马,而是可以在无华的琐碎里自带光芒;不必在行止间惊天动地,而是凭一腔热爱就可以独自前行并坚持很久很久…… 本次荣获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愚石老师,以他平静的笔调梳理了自己的摄影之旅,每每细微处总伏着扣动心弦的音符。愿您在心无挂碍的赏读全篇时,也可以借机体验一次别致的生命律动。不妨试试看,您也有看见英雄的慧眼吗?
作为一名临床工作40余年已经获得高级职称的医生,业余的摄影爱好也陪伴了我40多年。回想起来,我的生活也是因为热爱摄影而变得丰富多彩了许多。在1987年以前,我使用的相机类型较多,作品也是以记录生活为主。直到1987年拥有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及50mm和70-210mm镜头之后,我正式踏上了系统学习摄影创作的漫漫长路。
早些年还在使用胶片感光材料,记得当时价格比较高。那还是1991年吧,我第一次去黄山,带了3个彩色胶卷,一次行程差不多能拍摄100多张风光照片,就感觉自己相当的富有和满足了!但是现在的话,数码相机一按快门就是上百张照片,比较一下,当时自己的那种心情还真是有点可笑了。
喜欢上摄影之后,我走过许多地方旅游,也乐意用照片记录眼见的美丽风光。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11年1月,我到吉林拍摄雾凇。当时,岛上的积雪有半米多厚,我只能沿着车辙压出的道路行进,就这样步行穿越了雾凇岛。松花江上飘散着薄雾让茫茫雪原连成一片,有种纯洁、清静的美丽。再加上近处枯黄的玉米秆,红色的砖瓦民舍,远处田野的窝棚、小山、树木……远远近近的物件儿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雪地画卷!幸运的是这幅照片在一次摄影比赛中获奖了,这番美景也算通过我手上的相机被更多人欣赏和认可了。
差不多在2011年初吧,我开始尝试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摄影。利用业余时间,我也去到了国外的日本、泰国、斯里兰卡等地拍摄。但是大部分时间,我还是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,包括云南百花岭、盈江和陕西洋县都去过不止一次了。还有拍鸟人常去的呼伦贝尔根河、乌尔其汗,吉林集安、珲春,辽宁大连、盘锦、旅顺,沂山、长岛,河南,内蒙,新疆,甘南等许多地方都曾留下我的足迹。到现在算起来,我拍摄的鸟类总共约有810多种,其中国内的鸟种应该是超过750种的样子。这种以拍鸟为目标的特色旅游,让我深深感觉到人可以让自己的经历变得丰富多彩。
当然了,拍鸟人都知道,拍鸟的确很有诱惑力,但也是有风险的。2014年12月底的时候,我去了百花岭拍鸟。那天早晨,我和一位鸟友一起在公路下车,走山路到了温泉。迎面而来的是几棵树木花开的正盛,树上黄颈凤鹛、蓝喉拟啄木鸟、银耳相思鸟等好多种鸟儿在觅食。可谓天赐良机,我们兴奋的支起相机一通猛拍。接着走,我们一路上拍到了好多种鸟,尤其是意外的在樱花树上拍到了黑胸太阳鸟和蓝喉太阳鸟,那种兴奋是难以言喻的。到该吃午饭的时候我们才发现,携带的午饭和水都遗失在拍鸟的路上了!虽然没有饭吃、没有水喝,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拍鸟热情,我们选择了继续向前!落日时分,我们才意识到离开温泉有些晚了,而更糟糕的是,我们的回程又走错了路。我开始有点担心了:由温泉往回走的路是越走越险峻的山路,天色也渐渐暗下来了,黑夜里走这种路后果不堪设想!加上我们从早晨开始就没有喝水吃饭,体力消耗大,当时已经有些走不动了。就在我们快要精疲力尽的时候,彝族司机藤国周发现我们没有按时回到公路上,就沿着山路下来接我们了!黑夜里,他帮我们扛着器材在前面引路,这种感动是发自肺腑的。又一个惊喜是,我们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了遗落的干粮和水,实在大喜过望。这段经历,回想起来真是有些后怕,也感慨万千。
回忆起这么些年的拍鸟历程,比较满意的是我一次偶然的抓拍更新了2016年北京新鸟种的名录,这是可遇不可求的。2016年10月末,我在北京野鸭湖橡胶坝拍鸟,看见天空飞来一只深棕色的鸥类,体型壮硕的它虎视眈眈地巡视着水面上捕鱼的红嘴鸥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就把它拍了下来,发到网上引起了众多鸟友的兴趣。后来经老师指教才知道,这是一只罕见的中贼鸥,它原是北极的夏候鸟,到秋季会沿海岸线迁徙到南海,不知为何今年却来到了北京。这种鸟生性不喜欢捕鱼,故会经常抢夺其它鸥类食物,甚至能够强迫鸥类把吞下的鱼吐出来,取名贼鸥。这是北京第一个关于中贼鸥的记录。
记忆的闸门一打开就啰嗦了这么多,我的拍鸟经历让我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,户外观鸟拍鸟是我们当下走近大自然的很好选择,这不但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,也有利于提高个人对自然和生态的认识。通过观鸟、拍鸟我更明白,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,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物种。但是,我们对鸟类的认识还很肤浅,包括众多鸟类的生物特性都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和提高。希望在以后的拍鸟路上,大家携手共进、不断提升!
佳作赏析:
图一:黑翅鸢
图二:横斑腹小鸮
图三:斑头鸺鹠
图四:蓝尾八色鸫
图五:普通翠鸟
图六:太平鸟
图七:毛脚鵟
图八:黑枕王鹟
图九:草原雕
图十:黑黄阔嘴鸟
图十一:虎头海雕
图十二:蛇雕
图十三:苇莺育杜鹃
图十四:金色织雀
图十五:北长尾山雀
图十六:白尾海雕
图十七:粉红椋鸟 本帖最后由 万里家乡一梦牵 于 2020-12-29 18:51 编辑
|